行程走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离开华盛顿,空手归国,没想到另一头中方的动作还更猛烈。这围绕菲律宾这次和美国达成了啥协议?中方又搞出了啥大动作?
这次马科斯访美,真是准备得挺充分的。出发前,菲律宾海警在黄岩岛一带不断制造些小麻烦,国防部还高调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涵盖了南海,还想用对中国表态强硬一点,来换取美国在关税这些事上的一些让步。
结果却让他吃了个大亏:特朗普在白宫聊到菲律宾和中国的关系时直说“不在意两国之间的合作”,还当场宣布要继续对菲律宾输美货保持19%的高关税。
这个关税水平只比之前威胁的20%低了1%,可比4月份的17%还高出2%,连菲律宾的媒体都笑着调侃说“这不过是用主权换来的一点点关税优惠”。
更让人觉得尴尬的是,马科斯费尽心思策划的“反华演出”被特朗普现场戳穿了。在被问到怎么协调中美关系时,马科斯说:“菲律宾最靠谱的伙伴就是美国”,要一说完,特朗普马上接过话:“我们跟中国相处得挺不错的。”
这种战略目标的错位,把美菲关系的本质给暴露出来了——美国只关心关税的利益,而菲律宾呢,却把南海问题当成绑架贸易和安全的工具。最后,马科斯除了请特朗普2026年来菲国玩,还没带回一份像样的合作协议,倒是被国际媒体笑话成“带着空行李箱离开了华盛顿”。
其实,马科斯的失落早就有迹可循。就在今年3月,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要来菲时,虽然表示会加大军事合作力度,比如部署N-MESIS反舰导弹系统啥的,但这些大多还是一些战略上的威慑措施,真正的帮助并不多。
7月21日,菲劳和美方的鲁比奥会谈时,除了再次强调《共同防御条约》,没啥实质性的军援承诺。对于菲律宾来说,这种“嘴上说得响,行动却不到位”的合作,就像画在纸上的大饼,吃也吃不着,永远填不满肚子。
就在马科斯闷闷不乐返马尼拉那天,中国海事局发出了航行警告,南海局势顿时变得紧张起来。7月24日到25日,中国在南海的某些海域展开了实弹射击训练,时间安排得清清楚楚,甚至精确到小时,范围也标得明明白白,是前所未见的公开和透明。
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不但符合国际惯例,也向外界传递出了明确的信号:针对南海的主权主张绝不是空谈,任何外来势力的小动作都必定会受到强硬反应。
这次演习的时间点,可说挺有讲究。恰好是在美菲不断炒作南海问题的当口——美国刚在菲律宾安置了先进的反舰导弹,菲美澳三方也在南海进行联合巡航,熱鬧非凡。
中国采取实弹射击的方式回击这种军事压力,一方面是在提醒菲律宾别贪图靠山谋私利,另一方面也是在对美国的“印太战略”进行坚决反击。
得提醒的是,这次演练可不是孤零零的事情。仅仅在7月份,中国就搞了三回实弹演习:14号到18号在西沙群岛附近海域搞了大规模演习,24号的训练则锁定在南沙群岛周围。
如此频繁的军事动作,不单单是为了给周边国家点醒,更是在向国际社会表达中国守护南海航行安全的实力。
这场表面上看起来挺普通的军事演习,其实反映出中美菲三方在战略上的角力。站在美国那边,他们通过增强和菲律宾的军事实力合作,比如扩大美军在菲的基地使用权限、部署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意在打出一个“南海包围圈”,防止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继续扩大。
不过看来,美国和菲律宾的这个策略,明显低估了中国的反应决心。就在他们签署军事协议的同一天,中国海军舰队穿过巴士海峡,在南海东部海域展开实战演练,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任何军事威吓都撼不到中国的意志”。
菲律宾的情况就有点进退两难。一方面,它想借助外部力量来增强自己在南海的发言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忍受因此带来的经济压力。
今年三月,美菲签了个《加强防务合作协议》,这下让菲律宾拿到了一些先进装备,可与此同时,也变成了中美角力的前线。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菲律宾国内对“用主权换安全”这个套路越来越不买账啦。最近在马尼拉街头,有不少民众热情高涨,竖着“不要战争,要大米”的标语,直指马科斯政府的外交手段。
对于咱们中国而言,南海这个事儿,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打打杀杀,而是在国际法的框架下保护好自己的主权权益。此次的实弹演习,就是用行动告诉大家:中国有底气也有决心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那些试图通过拉帮结派、挑起事端的行为,最后都跑不掉,都是徒劳。
这场表面平静的南海演习,其实是大国角逐的试金石,提醒大家:关于主权的事儿,中国从来就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不管是菲律宾的“小国大外交”还是美国的“印太战略”,都改变不了中国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的坚定立场。任何想要搅浑水的势力,最终都难以突破这艘“中国的稳定之舟”的防线。
要看未来南海的局面会怎么走,可能就看各方能不能真正理解中国这次实弹演习传达的消息——和平需要靠实力来保障,而中国,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