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中医认为,阳气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推动气血运行、津液输布、脏腑功能运转的重要力量。一旦阳气虚,则水湿内停,继而产生气滞、痰凝、血瘀,囊肿、结节等问题随之而来。
艾草大家都不陌生,其秉阳气而生,是比紫苏还牛的“纯阳草”,尤其是农历五月的艾草,得天地木火之气,温阳散结效果最好。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它就像一台“烘干机”,把阳气补进五脏六腑,烘干水湿痰瘀,拆除滋生囊肿的“温床”。
艾草具体怎么用?我给大家一一讲解。
内服方:温经消囊方
之前有位52岁的患者,长期胁肋胀痛、腹脘胀满,检查发现肝内多发小囊肿,最大者2.8cm。患者平素畏寒怕冷、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舌苔白腻、脉沉细。
属于典型的阳气不足、寒湿凝滞。
针对她的情况,开方:艾叶、吴茱萸、香附、炒白术、茯苓、泽兰、当归、炙甘草。
艾叶辛温苦燥,温经散寒,祛肝经寒湿;吴茱萸助艾叶温肝散寒;香附行气解郁,气畅则湿易行、瘀易散;白术、茯苓健运中焦,脾健则湿浊难生;泽兰活血利水,当归养血活血,共消囊肿。
患者调理1个月后,胁痛腹胀明显减轻,3个月复查囊肿完全吸收!
食疗方:艾草煮鸡蛋
食材:艾叶10克、干姜15克、鸡蛋2-3个、红糖适量。
做法:
干姜切片,与洗净的艾叶、鸡蛋同入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熟鸡蛋;鸡蛋煮熟后剥壳后放回药汁中煮10 分钟,加红糖,吃蛋喝汤。
功效:艾草温经散寒,干姜回阳通脉,红糖健脾暖胃,此方特别适合手脚冰凉、唇舌青紫、肚子冷痛的囊肿人群,既能调体质,又能辅助消囊。
外用方:艾叶泡脚
食材:
新鲜艾叶
50克,或者干艾叶30克。
做法:
艾叶入锅,大火煮沸转小火煮
15 分钟,将煮好的艾叶水倒入泡脚盆,水温调至 40-45℃,泡脚 15-20 分钟至微汗。
功效:艾叶性温,可温煦脉络、驱寒邪,加快气血循环,促进痰湿消散,有助于囊肿消除。
中医云 “气行则水行,阳动则冰消”。艾叶可唤醒体内阳气,化散水湿痰瘀凝聚的“冰坨”,促进气血畅行、津液输布,平衡脏腑功能。
当然,艾叶再好,也不是适合所有人,辨证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温馨提示:本文所涉及之处方用药,仅供临床医生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擅自试方。
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