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基层发展动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薪火80·红色韶关筑梦队”三下乡实践队来到韶关,开展“参观红色阵地+宣讲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追溯抗战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和“行走的思政课”等方式,在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为韶关文化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探访红色阵地
感悟初心使命
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是粤北地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完整保存了抗战时期中共广东省委在韶关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珍贵史料。实践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沿着“烽火岁月”“堡垒建设”等展区缓缓前行,泛黄的抗日传单、锈迹斑斑的步枪、记录着战略部署的手稿……一件件实物背后,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共广东省委在粤北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艰辛历程。队员们在“粤北会战”场景复原前驻足,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与基层群众的紧密联结,更直观理解了“百千万工程”中“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实践意义——正如当年军民同心抗敌,如今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凝聚每一份基层力量。
展开剩余65%探访南雄瑶坑革命旧址。
实践队一行还来到南雄市瑶坑村,实地参观当地的革命旧址,聆听当年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不怕牺牲的感人故事。“今天,我踏上南雄这片红色土地,深切感受到了‘初心’的厚重。” 实践队队员蔡乐炀感慨道:“我们将铭记抗战精神这笔宝贵的财富,将其内化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当时代使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行走的思政课
让抗战精神融入“百千万工程”实践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韶关南雄,曾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守护家园、捍卫民族尊严,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在南雄市雄州街道公园社区活动中心,实践队员们以“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为当地小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红色宣讲课。为了让孩子们更易理解,队员们还设计了互动问答、红色故事角色扮演等环节,引导孩子们在参与中感悟历史、致敬先烈。
实践队红色宣讲进社区。
在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的“红色讲堂”,实践队开设主题思政课,以“八十载风云激荡,从抗战精神看基层振兴的力量”为核心,将历史与现实深度融合。队员代表结合馆内史料,讲述了抗战时期粤北乡村“组织起来、保家卫国”的鲜活故事,对比当下“百千万工程”中韶关各村“抱团发展、共建家园”的实践案例,生动诠释了“团结奋斗”精神的时代传承。思政课上,队员们还围绕“当代青年如何传承抗战精神”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积极投身 “百千万工程”,在乡村振兴、地方发展等方面贡献青春力量,让红色薪火在青春奋斗中不断延续。
汲取奋进力量
赋能“百千万工程”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既是一堂深刻的党史教育课,更是“百千万工程”背景下高校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活动通过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基层、扎根红色沃土,既让红色基因在行走中传承,也让专业所长在实践中落地。接下来,“薪火80·红色韶关筑梦队”将继续深入韶关乡村,开展红色故事搜集、开展多样化的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让抗战精神成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精神引擎”,为韶关文化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韶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钟敏霞
编辑:李建群 责编:蒋林蕾 编审:陈旭东 何琦
发布于:北京市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